市商务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谋划
2025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商务局紧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有效应对复杂形势挑战,全力促消费、稳外贸、稳外资、育主体、优环境,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预计上半年,全市社消零同比增长6.5%,进出口总额下降12.2%,利用外资增长12.6%。上半年,全市限上零售额同比增长9.2%,增幅全省第4位;限上批零住餐分别同比增长1.0%、8.9%、6.7%、5.7%。新增限上商贸单位168家,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总数首次突破千家,达1044家。消费品以旧换新拨付率长期居全省前列。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消费促进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商品消费提升。上半年,商务领域以旧换新共申请补贴2.45亿元,带动消费超15亿元。开展淮南名特优产品“五进”产销对接活动3次,带动优质淮品销售超8000万元。二是服务消费提效。聚焦汽车、油品、百货、餐饮、牛肉汤等行业,市、县共发放消费券超4000万元,拉动消费超10亿元。升级改造宾馆酒店8家,指导3家街区申报省级特色商业街区。培训家政人员6845人次,新增家政服务人员3280人。三是新型消费提能。圆满举办2025年淮南市牛肉汤直播电商带货大赛。上半年,农村产品网销额预计完成13.5亿元,增长20%。赴安徽阿里中心开展盒马鲜生入驻爱琴海商业综合体招商洽谈。四是消费场景提优。组织潘集区、谢家集区申报省级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县。指导拓基广场、春申里街区申报皖美消费新场景。抢抓春节、元宵节、《六姊妹》热播等机遇,举办汽车、家电、年货等促消费活动30余场次。
(二)对外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一是“多元化”对冲风险。组织45家次企业参加华交会、消博会、广交会等境内国际展会26场次;组织21家次企业参加知名境外展会18场次。助企建立多元化订单渠道。二是“新业态”赋能转型。“铁海联运”共运输标准集装箱1340个,同比增长106.2%,为企节约运输成本201万元。2家企业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服务贸易成长型企业”。三是“强支撑”稳定预期。建立全市商务领域重点工作包保服务工作机制,成立稳外贸工作专班,印发《淮南市外贸突围工作预案》,申报省、市级外贸促进资金768.99万元,惠及企业45家次。
(三)利用外资质效不断提升。一是强化统筹谋划。制定《淮南市商务领域项目谋划招引投资专项行动方案》《淮南市外资稳量提质专项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淮南联动创新区开放水平的工作方案》,指导全年外资工作。二是优化企业服务。更新我市外资企业投诉受理机构名录,为企业快速反映诉求提供便利。持续开展“服务保障进外企”活动,深入了解淮芯光电、平圩发电等存在困难,并及时做好服务保障。三是加强政策支持。贯彻落实《安徽省促进外商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帮助中环低碳申报奖励200万元。为我市5家企业申报市级奖励163.37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内贸消费方面。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等创新还不够充分,消费意愿不足。一些传统商贸企业、转型升级步伐较慢。
(二)外贸进出口方面。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外贸发展不确定性加大。我市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为主,品牌出口企业少,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三)利用外资方面。外资项目储备不足,发展后劲乏力、支撑不够,县区(园区)发展不均衡现象较为突出,园区招引外资的主阵地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
三、下半年目标和举措
工作目标:社消零售增长6%,外贸进出口增长6%,利用外资增长10%。
(一)全力推动商务项目招引。一是强化项目思维。按照“管行业必管投资、抓发展必抓项目、抓项目必抓招商”的思路,聚焦补短板、增后劲等重点领域,谋划储备和建设一批业态新、成长好、带动强的重点商务项目。二是聚焦重点领域。结合“十五五”规划,围绕县域商业体系、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商文旅融合、汽车流通、农村电商、“跨境电商+产业带”、利用外资、市经开区B保、新能源汽车城等重点领域,加快项目推进。三是积极向上争取。对照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导向,招引储备商务领域项目,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
(二)全力推动消费市场繁荣。一是抓主体培育。实施商贸主体培育工程,力争下半年实现商贸主体月度入库30家以上。加大爱琴海商业综合体招商力度,加快推动商业综合体等商贸主体落户淮南。二是抓消费促进。结合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统筹财政资金,发放汽车、家电家居、普惠类等消费券,同时引导企业组织开展各类促销展销和配套优惠活动,继续激发潜能消费。三是抓业态融合。深入推动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支持发展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兴消费领域,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快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鼓励商贸企业发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高质量办好省网商大会。
(三)全力推动外贸稳定增长。一是壮大主体队伍。持续发掘潜力,做好“找补”,通过稳存量、扩增量、促回转,稳住我市外贸基本盘。二是加快培育新动能。发挥外贸综合服务中心作用,依托跨境电商产业园,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助力我市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环保餐具等特色产业“触网出海”。指导淮芯光电、羽邦科技等加工贸易企业,实现规模进出口。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发挥外贸工作专班作用,扎实开展“访企入村”专题行动。加速“铁海联运”班列提质增效,为企业降低运输成本。积极兑现各级外贸政策,激励企业创新发展。
(四)全力推动外资量稳质升。一是突出重点招商。用好海客圆桌会等开放平台,开展各类外资专场招商活动,力求引进外向型产业转移项目落地淮南。二是抓好重点平台。持续用好联动创新区平台优势,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建设国际合作产业园,吸引更多外资项目落地。三是紧盯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平圩电厂四期、华润电力、香港金裕盛和羽邦半导体等重点外资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