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消费:亮眼成绩源自澎湃动力
在提振消费的大背景下,我市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460亿元,增长5.9%,增幅高于全国0.9个、全省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淮南消费:亮眼成绩源自澎湃动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会议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有效释放内需潜力。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
在提振消费的大背景下,我市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460亿元,增长5.9%,增幅高于全国0.9个、全省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
这个成绩相当亮眼,通过相较安徽乃至长三角地区便能佐证。
安徽是全国消费增长表现较为强劲的省份之一,这也成为上半年安徽经济运行的一大亮点。今年上半年,安徽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51亿元,同比增长5.5%,较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同期0.5个百分点。
放眼长三角地区,上海同比增长1.7%,江苏同比增长5.0%,浙江同比增长5.3%。也就是说,安徽是长三角上半年消费增长最快的省份。
而淮南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又比全省高0.4个百分点,其优异表现可见一斑。
那么,淮南消费的增长动能从何而来?
细究起来,从城市到乡村,从新兴消费到传统消费,从供给端到需求端,居民消费都在发生着一系列新变化。叠加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发放消费券、创新消费场景等一系列举措,实实在在地收到了活跃市场、丰富生活、释放消费的成效。
可以说,每一个百分点的增长,背后都是拼尽全力、都是充分放活、都是对人间烟火全力守护。
——焕新行动激活存量市场。
坚持“四端”联动,提速以旧换新。商务端制定政策体系,在全省率先出台家电、数码及家装厨卫产品“焕新”等资金预拨付实施办法,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资金拨付周期缩短至10个工作日。
企业端创新服务模式,开辟“绿色通道”,实现旧车回收、新车上牌“一站式”办理。
客户端建立参与通道,设立热线办公室,为消费者累计回复5700余次。
银行端搭建拨付平台,安排专人专线负责资金拨付管理,补贴资金“申报—审核—拨付”实现全流程线上。
截至目前,已申请补贴2.0584亿元,已使用2.6亿元,使用率126.3%。
——惠民补贴撬动主题场景。
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淮南市2025年新春汽车促消费活动方案》《淮南市2025年惠民消费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聚焦汽车、零售、成品油等重点领域,对标周边城市制定补贴标准,发放“惠民消费券”。
截至目前,全市商务领域共发放29波次消费券,资金共计4431.1万元,相关企业1:1配套优惠礼包,最大限度惠企利民。
因行动快、优惠实、靶向准,政策工具发力精准,拉动消费超10.5亿元,惠及群众超40万人次。
——场景赋能释放乘数效应。
通过“政府搭台、企业主体、全民参与”的模式,紧盯季节更替、节日假期等重要时间节点,结合地域特色、消费层级、人口结构等加大消费场景打造力度。上半年,全市商务领域结合重要节日、重大活动,坚持商文旅、商农旅融合发展,共开展促消费活动180余场次,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场景”。
出台《淮南市实施提振消费专项工作方案》《关于做好春节期间促消费工作的重要通知》等文件。抢抓春节、元宵节、《六姊妹》热播、牛肉汤高质量发展大会等机遇,先后举办《“迎新春 购新房 买新车 安新家 送新岗”暨“畅享老字号 欢乐过大年”年货大街》《淮南有“礼”,返程相伴活动》等汽车、家电、年货等展销活动90余场次。
开展名特优产品“五进”产销对接、牛肉汤电商直播带货大赛等活动,打造“汽车+油品”、“线上+线下”、返乡群体、学生群体等消费场景,推动“淮品共享·淮品出淮”走深走实,发挥1+1>2效应。
——新型消费激发经济活力。
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技术赋能”三位一体策略,加快推动票根经济从“门票销售”向“链式消费”转型,拓展“门票+餐饮”“门票+住宿”“门票+节庆”等组合产品,将票根打造成串联文旅资源、激活消费潜力的“城市介绍信”。
举办《“冰雪”狂欢旅游消费季》《春申燃夏冰饮节》等主题活动,着力提升暑期经济。组织参加进博会、广交会、链博会等展会,拓展外销市场。积极培育服务消费、沉浸式消费、银发消费、健康消费、文体消费。借鉴合肥等新业态,培育首店、首发、二次元、谷子经济等新型消费。支持现有省级特色商业街区、美食街区改造,提升商文旅融合发展集聚区、“徽菜美食街区”功能。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我市把大力提振消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方面在增强消费能力、提升消费意愿上下功夫,一方面在改善消费环境、丰富产品服务供给上做文章,各方形成合力,让消费这个经济增长主引擎动力更足。
记者 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