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加速度厚植淮南开放新动能
今年1至10月份,全市进出口2.59亿美元,增长114.9%,增幅连续三个月居全省第一——外贸加速度厚植淮南开放新动能
开放是实现崛起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淮南迎来了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最好时代。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推进贸易强国”的要求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扎实推进,淮南再次吹响开放崛起的冲锋号,倾力打造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奋力开创开放发展的美好未来。
“今年前十个月,我市进出口2.59亿美元,增长1.15倍。”近日,市商务局发布了外贸优异的“成绩单”。外贸加速飙升的背后,是我市加快实施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战略与一系列外贸稳增长举措的成果。
进出口额逐月高速增长,外贸回稳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合肥海关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至10月,全市进出口2.59亿美元,增长114.9%,增幅连续三月居全省第一。其中:出口2.38亿美元,增长1.56倍。
73.1%、38.6%、34.8%、37.6%、34.0%、52.8%、79.2%、114.9%……市商务局负责人介绍,3至10月,我市各月累计进出口同比增速一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而且单月增速在逐月加快,外贸回稳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一带一路”为淮南外贸注入新活力,我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增长显著。1至10月,我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进出口6375.3万美元,同比增长2.4倍,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24.6%。市商务局对外贸易科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我市与主要国际市场进出口额均保持正增长。其中,亚洲地区仍是我市主要进出口市场,1至10月,我市对亚洲地区进出口1.44亿美元,同比增长2.3倍。其次是欧洲,累计进出口0.52亿美元,增速高达55.2%。
高新技术产品和纺织服装进出口均大幅增长。据合肥海关提供的数据,1至10月,我市高新技术产品累计实现进出口5213.7万美元,同比增长1.5倍;纺织服装进出口3534.2万美元,同比增长2.8倍。
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开放型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准确预判外贸形势,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以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战略为目标引领,相继高规格出台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等纲领性文件,发力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自贸区建设,“双轮驱动”对外开放工作。
我市不仅制定了开放发展的顶层设计、政策支撑和考核激励方案,还确立了开放发展的行动计划。其中对接500强提升产业链、对接新丝路推动“走出去”、对接自贸区提升大平台、对接大客商建设新家乡、对接境内外优化大环境,都是着眼“引进来,走出去”,支持企业在更广领域集聚国内外先进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大开放中获得淮南转型发展的新的充沛正能量。
4月,全市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推进大会召开;5月,淮南主流媒体开辟专栏,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专题访谈;6月,举办“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暨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专题培训班”;9月,淮南市进出口商会成立……开放型经济各领域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我市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推动对外贸易实现快速增长营造了积极的工作氛围。
国际徽商大会、中博会、华交会、广交会、投洽会、中国义乌进口商品博览会、南非国际贸易展、上海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中俄博览会、东盟博览会、高交会……市商务局扭住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放松,积极组织参与境内外展会,不断拓展对外合作交往的层次和渠道,扩大国际贸易“朋友圈”。
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壮大工程,外贸促进政策红利叠加释放
5月,淮南高新区成功申报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7月,“江淮云”电子商务园荣获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10月,寿县“互联网+”产业园入选省级电子商务服务业集聚区……数据显示,1至10月,我市一般贸易进出口2.35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90.8%,增长97.1%;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长148倍。
今年以来,市商务部门主动服务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大局,全面对标学合肥,深化商务领域“放管服”改革,开展“四送一服”双百工程,牵头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壮大工程,在抓增量、促回流、稳大户、促小微上下功夫,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多措促进进出口回稳向好。
目前,我市外贸政策已经覆盖进出口奖励、信保补贴、公共服务和平台建设、加工贸易、境外营销网络建设和国际市场开拓等六个方面。良好的外贸配套政策有力推动了民营企业活力迸发,1至10月累计完成进出口2.17亿美元,同比增长1.53倍,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83.6%。